返回

大地芬芳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三十二章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可不要硬不起来的老鸡巴,秉坤公你还是在一边歇着,等着看我们数票子吧!”

    受了奚落的陶秉坤竟说不出话,猛地扔掉棍子,噌噌噌几步过去,弯下腰,一挺身便将那担足有两百多斤的石头挑上肩,颤颤悠悠地踏着跳板往窑上走。在场的人立时都屏住了气息,瞪圆了眼珠子。大腿上被野猪咬的旧伤撕裂般疼,他咬紧牙关强忍着,稳稳地向前移动。到了窑上,他朝四遭溜一眼,才将沉重的担子稳稳地搁下。众人立即发出一阵叫好声。他走到那位奚落他的壮后生跟前,叉腿而立,死盯着他的眼睛道:“去!把你堂叫来,看老子的鸡巴硬不硬得起!”

    “呵呀秉坤公,讲起耍的嘛你当起真来了!”那后生涎着脸一笑,赶紧躲到人群中去了。

    陶秉坤背着手气哼哼地回到家里,第二天,就请了两个解匠,叫上玉山和福生,背着开山斧上山去了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互助组赚钱而自己却一无所获。在发家创业这件事上他争强斗狠了一辈子,他不想在任何时候,任何一件事上逊色于人。山上他栽培了几十年的树,只要卖出去,都是他腰包里的钱,比烧石灰来得容易得多。他在杉林里选了百余棵间伐下来,剥皮、去枝,顺山坡溜到牛角冲里。待它们经风吹日晒干了之后,锯成八尺长一段,用铁戳砸上记号,然后扛到溪边一块平台上堆码起来。他点了点,一共有三百三十六根树筒子。这件事,几乎使他忙碌了整整一个冬天。

    余下的事,就是守着这堆光洁淡黄散发着清香的木头等待来年的春水了。溪里一涨水,他就要“赶羊”了:将所有树筒子扔入水中,像赶羊一样漂放出去,在白鹞河口再将它们收集拢来,卖给来往于资江流域的木材商人或者政府新设的林木收购站。为防止人偷窃,他将外层的木头编了号,用毛笔把号码写在木头裸露的部位,又拿几根长长的木通藤围着木堆捆了几道。时常,他把牛放在附近吃草,自己坐在木堆上嗞嗞地吸烟,晒冬天的太阳,等待春水的来临。

    这是1954年,谁也没料到这一年会因一场大水而著名。入春之后,雨水并不多,及至春末,雨情骤变,瓢泼大雨劈头盖脑连下了两天两夜,满山满谷是哗哗的雨声。千沟万壑洪水奔泻,响若沉雷;石蛙溪变作一条暴戾不羁的金龙,疯狂地翻滚、咆哮,冲垮了田墈,吞噬了一些靠近溪边的田块。陶秉坤的水田都在牛角冲,山上树密,沟墈边又有棕树护着,所以从牛角冲下来的水不大,于是就用不着牵挂。他打着赤脚冒雨去了溪边几回,见堆放在溪岸上的木料安然无恙,便放心观看洪水,顺手从水中捞上些从上游漂来的杂物。

    大雨初歇,天气放晴,陶秉坤便扛起鹰嘴篙,对家人吆喝一声:“赶羊去罗!”他必须赶在洪水退下之前,将木料漂出去,否则下一场洪水,不知又要等到什么时候。玉山有些迟疑,提出异议:“爹,今年水比往年大,只怕资江里也发大水,拢不住‘羊’呢!”他反驳道:“你懂个屁,溪里涨水河里平,资江那么大,一千条石蛙溪也灌不满,我看了一辈子,不比你晓得些?”玉山就没话说了,和福生一起扛着篙子出了门。

    到了溪边,他们砍断藤条,用木杠一撬,那堆木料轰然坍塌,圆木筒们争先恐后扑通滚入洪水中,挤挤搡搡向下游漂去,活像一群奔逃的羊。福生在前,玉山居中,陶秉坤殿后,等距离分开,祖孙三代手舞竹篙将这群惊慌失措的“羊”往下游赶。他们踩着岩石和溪岸跳跃而行,两眼紧张地搜寻,一发现被石头挡住或停滞在回水里的木头,就将竹篙投过去,砰一声响,篙头上的铁鹰嘴便扎进了木头里,然后一抽篙,将木头拽进急流,让它继续漂流下去。这就是所谓“赶”的主要内容。最难处理的情况,是众多木头拥塞在石缝里,后面洪水一推,死死地卡住,非得有人下水,徒手将木头拆散。这种时候既费劲又危险,一不小心就会落水,或让木头撞伤。玉山赶一阵子,就要望一眼后面的父亲,怕他有什么闪失,他到底年岁大了,手脚没那么利索。赶了三里地后,溪流稍微平缓,阳光泼在金黄的水面上,煌然刺目,陶秉坤不得不眯缝起一双老眼。这时,他的双肩、颈背与两腿都开始酸疼起来了,使他想到那个令他不快的老字。他的心还没感到老呢,他的身体就老到前头去了么?

    赶着这群凝结着一家人心血的“羊”出了石蛙溪,进入白鹞河后,陶秉坤敏感到了情况的严峻。浑浊的洪水充溢着整个河道,白鹞河变得从未有过的宽阔,过去两个人可举起长篙子隔河打架,如今只怕难将鸡蛋大的卵石掷到对岸去了。河上的木桥已被冲断,他只好让玉山凫水到对岸,负责赶那些滞留在岸边的木头。

    太阳西坠时分,终于快到白鹞河与资江交汇处了。祖孙三代此时已精疲力尽,全身都让汗水与河水湿透,脚上的茧皮也让水浸得发白变软了。为及时拢住“羊”,陶秉坤提前赶到河口去。可他立在河口往资江里一望,顿时惊呆:平时不宽的一江清流此时浩淼无边,浑黄的江水犹如一匹巨大的绸缎斜斜地飘动着。水流得飞快,洪波倾泻而下。河边聚集着看水的人们,洪水中央漂过一张木排,排上几个小小人影挥着双手向岸边呐喊,但谁

第三十二章(2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